加载中,请稍等...

怎样临习《前后赤壁赋》(5)


加载中,请稍等...

五、运用《前后赤壁赋》笔意创作


  当我们对《前后赤壁赋》(附图为作品局部)的笔法、字法特点有所把握后,便可以试着以此笔意来进行创作了。
  创作相对于临习,无疑在难度上增加了一层,但只要我们有耐心,就会完成这一过渡。针对有些朋友常提出“临像写不像”的问题,笔者建议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:
  1.尝试片断背临
  相信经过一个阶段进入状态的临写,大家对所写内容应当有些记忆。在这个基础上可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尝试背临。而后将背临作品与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,找出不准确的地方,再有针对性地练习。这样便于真正吃透原帖的笔法与字法,促进理解后运用。
   2.创作内容由少到多
  在选择创作内容时可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,可先选五言、七言诗。
  内容确定后别急于下笔,先在脑中逐字过滤。有自己拿不准的细节要及时查字帖,没写过的字度用写过的编旁凑。王羲之所谓“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、偃仰、平直……其实就是强调下笔前的胸有成竹。由临帖过渡则创作更应重视这一环节。
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《前后赤壁赋》为小字行书,结合创作实际及当前的展厅效应,它不适宜用来创作少字作品,如磅礴大气的对联和其他形式的少字作品。中堂、条幅(指六尺、八尺等大幅)也不宜写,因为竖式文字过长人们读来会感觉累,在章法处理上也会显得单调。

上一页   返回  下一页

转自中国书画报 2005年第14-19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