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篆刻欣赏首页 | 先秦古玺 | 秦汉魏晋 | 隋唐宋元 | 明清百家 | 近代印坛 | 篆刻知识

--近代篆刻--容 庚

容 庚(1894-1983)


    原名肇庚,宇希白,初号容斋,後改署颂斋。所居日五千卷金石书室。广东东莞人。

    祖若父皆博雅能文。早岁失估,家遂中落。四舅邓尔雅以书法篆刻闻於时,馆於其家以授先生及其弟肇祖、千秋。从叔容祖椿为居古泉高弟,擅隔山派花鸟。故先生少时即得舅叔之教,能书画篆刻。中学毕业後,留母校东莞中学任教。课余仍从舅氏深造印学及文字学。在古文字研习中,深感吴大激《说文古籀补》资料未备,且出临写,字形与拓本有间,不足以适应日益专门化需求,因广购金石书,拟分别类编殷、周、秦、汉文字。一九二二年北游京师,以《金文编》初稿求教於罗振玉天津寓斋,颇蒙勖许,经罗氏推介,破格取录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。一九二五年《金文编》写定,罗氏为梓行之。燕京大学延为襄教授,主文字学课;旋升教授,并任《燕京学报》主编,复兼古物陈列所监定委员,得以摩挲故宫所藏铜器,先後成《宝蕴楼彝器图录》、《武英殿彝器图录》。北京文物营萃,先生不断勤求,数年间成《秦汉金文录》、《颂斋吉金图录》、《海外吉金图录》、《金文续编》、《善斋彝器圆录》等书。後更以积年心得,於—九四—年成《商周彝器通考》,世之治学者,莫不奉为经典。日陷北京,蛰居东莞会馆,以绘事帖学养晦。一九四六年南归,受聘於广西大学,未及到职,即以岭南大学之请还居广州。一九五二年,改任中山大学教授。返粤後以接触新出金石资料不多,及致力书画、碑帖,先後成《颂斋书画小记》、《历代名画著录目》、《丛帖目》,每种均百余万言。先生治学勤奋,自少至老,黎明即伏案读书著述,十数小时不倦,十年动乱,身处逆境,亦不稍懈。刊行专著近三十种,论文数十篇,已辑为《颂斋述林》。余暇挥翰,特擅金文,苍蔼蕴藉,如对君子。被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。赋性质直,略无城府,绝不作违心之言。四凶强令『批孔』,先生愤然抗斥,虽备受摧残,亦不改其初意。人有所需,辄无私相助。郭沫若羁旅东瀛时,治古文字苦无书籍,以『未知友』致函求假,慨然邮与,并对所著坦陈所见。对弟子之关爱,更无论矣。吾辈唯有时加策励,力求无负师期。晚岁,尽献所藏殷周青铜器九十余件、书画千余种、藏书数万册归诸公库,高风足式。

    先生治印,始自髫龄,时舅氏方致力邓石如,後私淑黄牧甫,先生所作亦随之移易。北游後多见古玺印,治石即从流派好尚而直追前古,严整典雅,精致无匹。虽仿古玺,亦端工清丽,不作支离破碎。中岁忙於著作,镌石遂疏。先生以治印为其治文字学、金石学之起点,故数十年间不忘初步,得见佳谱佳印,必设法罗致,藏□甚丰。所著《雕虫小言》,一九一九年以容容斋署名发表於《小说月报》十卷三、四号,此为先生最早刊布之著作。一九二三年增订,又刊於《社会日报》,凡四十三段,九干五百余言。首述学篆之道,谓印人『未有不习篆书,不通《说文》,徒攻乎石而能以篆刻自矜者也』。又云:学篆『古文当以三代彝器款识为宗,石鼓副之。小篆当以秦碑、权、诏版,新莽量布为宗,李阳冰篆书副之。』并以为:『名印朱文仿周秦小玺、汉封泥,白文仿汉印,此正轨也。间参以钟鼎彝器、镜币、瓦甓之意,尤觉古茂可爱。』文中述学篆与治印之关系,治印之方法,及参考书籍甚详。最後举近代名家赵撝叔、黄牧甫、吴昌硕、邓尔雅以殿其篇。《东莞印人传》刊於一九二一年,与弟肇祖同辑。收自明至近代东莞印家十九人,小传下以原名钤印附焉。—九二七年,拟编集《虫书印存》,於古谱中选取鸟虫书印制版钤拓,惜仅集二十八印而止。先生藏印及自刻印,皆未钤谱流传。(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七日,马国权增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