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
 人物简介 | 作品欣赏 | 拍卖精品 | 相关文章 | 留言评价

王时敏(1592—1680)


王时敏像

   初名赞虞,字逊之,号烟客,自号偶谐道人,晚号西庐老人等,江苏太仓人,大学士王锡爵之孙,翰林编修王衡之子。明末清初画家。

   王时敏少时即聪慧伶俐,《国朝画征录》中就有记载:“姿性颖异,淹雅博物,工诗文,善书法,尤长于八分,而于画有特惠。”于是其祖父就嘱托董其昌来指导王时敏。在董其昌的指导下,他少年就开始从摹古入手,深究传统画法,对黄公望山水,刻意追摹。

   由于家里古书、名画收藏丰富,且大都是名迹,像当时很少传世的李成的画他都能够见到,这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。

   根据当时规定,由于祖先功劳显赫,子孙可不经科考而继承之,王时敏在24岁时就出任尚宝丞,就是管理皇帝玺印的官,后又升太常寺少卿(掌宗庙祭祀礼乐),仍兼管尚宝司事。

   由于他淡于仕途,更喜笔墨,因此于崇祯五年(1632年)称病辞官,隐居西田别墅,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。后,清军入关,王时敏归顺,保住性命,继续归隐山林,潜心习画,且着力培养子孙辈之学业。其膝下九子,多在清廷为官,八子王掞(颛庵)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,直经筵,典会试。其孙王原祁康熙九年成进士后,深得康熙喜爱,入值南书房,充《佩文斋书画谱》总裁,主持绘制《万寿盛典图》。康熙十九年(1680年)王时敏卒于家中,时年89岁。

   王时敏的山水画多是仿古之作-学倪云林,学黄子久,学董源,亦学董其昌。他一生以临元画为主,并得董其昌亲自指点,受董影响极深。其临古水平之高,令人生叹。其“一意摹古,反对创新”的思想对清代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。王翚、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。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“娄东派”,与王鉴、王翚、王原祁并称“四王”,外加恽寿平、吴历合称“清六家”。

   王时敏书法为画名所掩,王时敏诸体中较精的书体是隶书,他的隶书与朱彝尊、郑簠被称作“清初三隶”,可见当时人们对他书法的重视并不亚于其绘画。

   他的隶书,点画沉厚,结体严整,字形方正,甚至偏长方,保留了隶书特有的波碟笔法和“逆人平出”的笔势,虽说取法《受禅碑》、《夏承碑》,遒劲平稳,雍容深厚,但是已经没有汉隶那种古朴浑穆的气象了,而更接近于唐人隶书,特别是用笔间杂楷法和结字喜用别体的习惯更是唐隶中常见之习气。这是通行楷法的时代使然,也是汉魏后隶书的一种演变。众所周知,碑学书法盛于清代中期,若追本溯源,明末清初以王时敏为代表的隶书家,则正是碑学书法之先声,在隶书寂寥欲绝的当时影响很大,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地肯定王时敏的隶书。

【作品欣赏】↑TOP
《隶书五律诗轴》纸本隶书 137.7×57.8cm 广东省博物馆藏
《隶书陶渊明诗轴》纸本隶书 111.2×59.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《隶书老境仙书五言联》纸本隶书 101.8×19.8cm×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《隶书录东坡语轴》纸本隶书 72.5× 50.5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
《隶书七言诗轴》纸本隶书 118.6.5× 48.5cm 上海博物馆藏
《王维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》金笺 隶书 34.5× 39.8cm 1679年 南京博物院藏

【拍卖精品】↑TOP
《隶书唐李憕七言诗轴》纸本隶书 196×76cm 匡时2012春季拍卖
《隶书芷兰松柏五言联》纸本隶书 147×37cm×2 东方艺都2011春拍

【相关文章】↑TOP

返回上一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