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明代书坛 | 名家名作 | 相关文章

马一龙 (1499—1571)


  明农学家、书法家。字负图,号孟河,别号玉华子。溧阳人。马性鲁子,马从谦侄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。翰林院检讨,授南京国子监司业。因母亲年老多病,五次上疏请求返里养亲,方得批准。三十八年分校礼闱,擢南少司成摄大司成事。辞官回溧阳后建务本书院,构筑馆舍,读书著述。曾捐资设义田,恢复盘龙堰,改筑盘龙桥,重建尊经阁等。招募农民垦种,采用分成制,把收获的一半给佣工,一年后荒地全部得到开垦并取得好收成。根据自己的农事经验编辑《农说》,以阴阳理论阐述农业生产,特别是水稻生产,在农学思想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著有《农经》、《字帖》、《游艺集》,石刻书法有《重修广化庵记》和《楷书石碑》。去世后入祀乡贤祠和忠孝祠。

  工书。法怀素《圣母帖》,遒劲飘逸,自谓怀素以后一人。他的书法功底扎实,雄浑有力,用笔奇肆跌宕,在当时的影响很大。据北京图书馆内珍藏的古籍《马一龙文集》中记载:马一龙在京城翰林院时被委派参与泰山祭祀,现泰山顶上的“至此始奇”和“岩岩气象”二处石刻均为马一龙所书。《续书史会要》中记载他书法创作时“作字悬腕运肘,落管如飞,顷刻满幅……为书法一大变”。

  马一龙的书法然评者谓其奇怪,为书法一大变。狂草书写时往往用一个大字覆盖几个小字,左拥右揽如同梅花且章法布局参差不齐、错落不定,而自冠以“龙蛇体”“梅花体”之称号,这种随意的书风与当时杨秘图、张汝弼等人成一时之气。关于马一龙这种无章法套路的草书书风,时人对其毁谤居多,有称其“用笔本流迅,而乏字源,浓淡大小错综不可识,拆看亦不成章”(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);有认为对这一书体模仿跟风者是“鲫且甘带”的不知正味者(丰坊《书诀》);更有贬低者直接痛斥其所书如“瞽目丐人,烂手折足;绳穿老幼,恶状丑态;齐唱俚词,游行村市也”(项穆《书法雅言》)。

  

马一龙《草书立轴》绫本 111.2×31.3cm 金陵天渡楼薛翔藏

释文:
款识:孟河。
钤印:马一龙印

【资料说明】资料来自拍卖会,仅供学习参考,本站并不能保证其真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