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明代书坛 | 名家名作 | 相关文章

方孝孺(1357-1402)


   浙江宁海人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建文即位(1399年)召為翰林学士,进侍讲,寻陞侍讲学士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,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“诛十族”的人。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

  其传固不以书,而刚方不折之气,流溢笔墨间。著有《逊志斋集》、《侯成集》、《希古堂稿》。《明史》卷百四十一有传。

方孝孺《默庵记》纸本 小楷 30.6×56.8cm 洪武十八年(1385年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(故-书-000089)

释文:默菴記。會稽俞先生。年富氣盛時。嘗以驚世絶俗之智。懸河決峽之辯。為當時所推。旣晚。更事益深。奉朝命為學者師於東南小邑。乃喜為簡黙。號其燕處之室曰黙庵。其弟子聞而疑之曰。先生之為斯號也。不亦異乎。人之達其志意。明天下之理。而成物化民者。以其能言也。故教令不宣于家。則親愛踈。辭命不脩於鄉。則長幼乖。軍旅不言。則無以用衆。賓客不言。則無以成禮。居乎朝廷。為大臣。而好循黙。則難以定國計。和民人。為諫官近職。而不務言事。則有曠官竊位之譏。先生為人師。以教民善俗為職業。封域之内。有細行之違。片言之悖。先生恥之。烏可以黙自處乎哉。余聞而咲曰。是知黙之為黙。而不知黙之非黙也。知言之不可止。而不知非黙則不能為言也。子嘗見夫萬仞之淵乎。方其静也。沉奫涵畜。不震不激。泊乎無聲。杳乎莫測。惟其積之久而不妄出也。故一旦決而為川。達乎江河。聲之所撼。聞數百里。使其不深。而終日汨汨。如溪潢澗潦之為。則不崇朝而涸矣。安能澤加萬類乎。故士非能言之為貴。而發於不得不言之為美。道充於中。不得已而後言。則其言必傳。無意於辨。不得已而後辨。則其辨必明。昔者孔子之門。以言語稱者有矣。惟顔子不言如愚人。然由後世考之。凡顔子之言。皆為天下準。與聖人之旨相表裡。而宰予子貢。發言立論。輙多疵而不適乎中。豈非好辨者未必能言。而善言者必本於黙乎。先生閱乎事變多矣。求乎義理精矣。知夫無益之辨之不足務。蓋將卽顔子而師之。而今而後。先生之道益隆矣。立乎朝。則發而為正論。垂乎後則揭而為大訓。皆有道者之餘事也。先生之黙。烏知非言之至者乎。二三子何患焉。於是疑者謝曰。子之言似矣。請質諸先生。置之屋壁。以袪弟子之惑。(自識行書)余不善書。偶得佳紙。錄此文未終篇。輒棄去。王君修德見而足之。珠璧在後。魚目奚所發其光邪。乙丑(1385年)五月廿七日。孝孺戲題。

  此卷凡三十二行。有楷书、行书;楷书於欧柳為近,行书秀雅,并有刚毅之气,即以书论,亦為彝伦之冠冕。 。每行字数不一。共六百三十四字。此幅《石渠宝笈三编》著录。今载《故宫书画录》卷一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刊于台湾《故宫历代法书全集》(五)。

方孝孺《题宋李迪三顾图》(天下一统称泰康)纸本 行书 41.1x175.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(故画00375200000)

释文: 天下一统称泰康,龙兴汉祚追虞唐。雄材文武两兼贯,弢光晦迹耕南阳。南阳有田足优养,草庐深幽道心长。诸书韬略日披探,山水林塘乐清赏。一朝先主举义兵,就见准礼何其诚。准今酌古决大计,底蕴一展开忠精。阴阴绿树覆白石,杜门镇日无行迹。忽闻车盖山中来,野服纶巾惟谨敕。逢迎谈论机奥多,亹亹自若如悬河。削除暴乱定寰宇,运筹帷幄趋峦坡。竹扉山静晨光早,山僮闲把苍苔扫。金章紫绶织五花,红缨白马嘶芳草。鸿基定鼎开太平,不毛深入边尘清。统麾铁骑千百万,分符剖劵沾恩荣。前朝事业今何有,大明日月天同久。光昭万古良不磨,今代忠良尽勋旧。 方孝孺。

  此幅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李迪《三顾图》(传)的诗塘部分,行书。其书法铁画银钩,规矩中充满刚烈之气。

方孝孺《行书致彦士翰林札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忠节名贤遗翰(赠书000457)

释文: 别后欲以走晤,鹿鹿未能,歉可知也。今拟于明日约,受乡辈来庄,幸少待为荷,草草不具。孝孺奉白,彦士翰林至契。
钤印:方孝孺印(白)

【资料来源】以上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

方孝孺《致士彦翰林札》 来源不详

  此札内容为告朋友彦士未赴约之由,并询问及都转公之情况,最后言及朋友所请写之寿序文因“俗冗”心不能静而尚未脱稿。此札内容平实,言简意赅;其字气息沉厚,点画老辣,结体硕长,有大人态。古来忠烈、重臣之字,如颜真卿、翁同龢等都是此类风格。从此札中,可见其人实乃端人正士,笔笔到位,字字独立,无逢迎之态,令人奉读之如面君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