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人物简介 | 作品欣赏 | 相关文章

曾熙年表简编


    公元1861年(咸丰十一年,辛酉),一岁。
 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,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石市乡。名熙,字季子,又字嗣元,更字子缉,号俊园,晚年自号农髯。

  1862年(同治元年,壬戌),二岁。
  父亲曾广厚病逝。

  1863年(同治二年,癸亥),三岁。
  随外舅汤杏轩蒙学识字。

  1866年(同治五年,丙寅),六岁。
  入曾氏私塾读书。

  1870年(同治九年,庚午),十岁。
  初识《四书》、《书经》和诗词歌赋。

  1875年(光绪元年,乙亥),十五岁。
  为应考作准备,训练八股文和试帖诗。

  1880年(光绪六年,庚辰),二十岁。
  参加童试,考中秀才。因诗文书法出众,受到提学使张亨嘉赏识,被选入“校经堂”深造。

  1883年(光绪九年,癸未),二十三岁。
  与表妹汤氏结婚。

  1884年(光绪十年,甲申),二十四岁。
  继续在“校经堂”学习。
  5月,汤氏头胎生一女,取名智秋(适谭)。

  1886年(光绪十二年,丙戌),二十六岁。
  参加府县试,名列在前,入县学学习,继续深造。

  1887年(光绪十三年,丁亥),二十七岁。
  在县学学习。
  汤氏生长子,取名挚。

  1889年(光绪十五年,己丑),二十九岁。
  汤氏生次子,取名述。

  1891年(光绪十七年,辛卯),三十一岁。
  参加省城乡试,考中举人。湖南巡抚推荐他到兵部供职。
  汤氏生次女,取名适夏。

  1892年(光绪十八年,壬辰),三十二岁。
  参加礼部会试,未中。

  1893年(光绪十九年,癸巳),三十三岁。
  仍在兵部供职。
  书法以汉分、六朝碑碣为主,兼参蔡邕。
  汤氏生三子,取名卓。

  1894年(光绪二十年,甲午),三十四岁。
  八月一日,中日双方宣战,甲午战争正式爆发。十一月二十一日,旅顺口沦陷……
  当时,湖南刘坤一(忠诚)督师山海关。投笔从戎,投奔刘部,任军事幕僚,襄赞军务,抗御日寇。

  1895年(光绪二十一年,乙未),三十五岁。
  因战争失利,离开刘部,回到北京。
  《马关条约》签定前夕,参与康有为等发起的“公车上书”。
  四月十七日,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。

  1896年(光绪二十二年,丙申),三十六岁。
  从衡阳老家接母亲刘氏,入京都侍奉,全家人亦入往京城。

  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,丁酉),三十七岁。
  汤氏生四子,取名此生。
  此后二年,家境较为安稳。
  仍在兵部供职。

  1899年(光绪二十五年,己亥),三十九岁。
  秋,四儿曾此生,得脾症夭折。
  汤氏悲哀过度,身染重病,农历八月十六日逝世。

  1900年(光绪二十六年,庚子),四十岁。
  应湖南当局聘请,拟回湘任教。
  此时,八国联军侵陷北京,他扶着年迈多病的慈母,逃离京城,举家南归衡阳。

  1901年(光绪二十七年,辛丑),四十一岁。
  主讲衡阳石鼓书院,兼任汉寿龙池书院主讲。
  续娶万氏。

  1903年(光绪二十九年,癸卯),四十三岁。
  进京殿试,考中进士。升任兵部主事(武选司),兼任提学使和“弼德院”顾问。
  全家由界牌迁往车江宅,靠近外舅家,以便互相照顾。

  1904年(光绪三十年,甲辰),四十四岁。
  在京,仍于兵部供职。
  万氏生一子,取名宪珂。

  1905年(光绪三十一年,乙巳),四十五岁。
  应湖南当局邀请回湘主持参与兴办文化教育工作。
  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(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前身),任学堂监督,又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。

  1907年(光绪三十三年,丁未),四十七岁
  教学之余,著有《左氏问难》十卷以及其它诗文著作。

  1908年(光绪三十四年,戊申),四十八岁。
  因治学有方,在湖南教育界有“南学津果”之美誉。

  1911年(宣统三年,辛亥),五十一岁。
  仍主持学堂工作。
  挚友李瑞清(1867-1920,字仲麟,号梅庵,又号梅痴,清道人),避乱定居沪上。

  1912年(民国元年,壬子),五十二岁。
  孙中山先生偕其好友谭延,“两顾茅庐”,请他“出山”,因不愿为官,力辞不出。
  其母刘氏寿老病终,享年七十九岁。

  1916年(民国五年,丙辰),五十六岁。
  应李瑞清之邀,迁居上海。直到逝世。

  1917年(民国六年,丁巳),五十七岁。
  在上海,鬻书画,授徒为业。

  1919年(民国八年,己未),五十九岁。
  夏,张正权(大千)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,经李征伍、谭延闿、朱古微诸先生的介绍,拜曾熙为师。

  1920年(民国九年,庚申),六十岁。
  年六十,始作画。师石涛,其山水、松石颇有古意。
  十月二十日,李瑞清因中风,病逝于上海,时年五十四岁。曾操持丧事,并妥善安排其后人生活。

  1923年(民国十二年,癸亥),六十三岁。
  仍居沪上,潜心钻研书法、绘画、鉴赏,并收授门徒。

  1924年(民国十三年,甲子),六十四岁。
  春,为张大千订润格并作《张季锾鬻书画例言》。
  四月二十九日(农历三月二十六日)张大千父亲张怀忠,在江苏松江病故。为张怀忠作家传,刊行于世,以示悼念。

  1925年(民国十四年,乙丑),六十五岁。
  从此年起,直到1927年(民国十六年,丁卯),任衡阳船山文科大学校长三年。

  1926年(民国十五年,丙寅),六十六岁。
  适逢李瑞清诞辰六十周年。春,命张大千为李瑞清造像,自题诗,以资纪念。

  1927年(民国十六年,丁卯),六十七岁。
  大革命失败,反动派屠杀进步人士。他冒险托人营救许多革命志士。衡阳刘子直(亦名坦,绍濂)全家,为反动派追捕,在其大力营救下,方脱离虎口,隐藏于上海。

  1928年(民国十七年,戊辰),六十八岁。
  夏,入室弟子张善孖画了十二幅老虎,取名为《十二金钗图》,印制出版,为题序。

  1929年(民国十八年,己巳),六十九岁。
  五月,为张大千该月十日作《三十自画像》题字。
  至年底,已居沪14年,收门徒不少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上海“曾李同门会”会员,不下数十人,其中有:张大千、张善孖、李仲乾、马企周、王祉伟、江一平、江万平、马宗霍、姜书丹……

  1930年(民国十九年,庚午),七十岁。
  农历七月初四日,病逝于上海寓邸,享年七十岁。
  次年(1931年,民国二十一年,辛未)二月,其子女和张大千扶曾熙灵柩回湖南衡阳老家,归葬于界牌岘塘冲。张大千雇人在墓旁筑一小屋,庐墓一个月,在书界传为佳话。

  (作者:林 下 周诗永 工作单位:湖南省衡阳市人事局)

转自昆仑堂 200401 总第八期>>曾熙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