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
 ;人物简介 | 作品欣赏 | 拍卖精品 | 相关文章 | 留言评价

丹枫阁记


傅山《丹枫阁记》册 黄绢本 约24.5×13.5cm×8,山西省博物院藏 荣宝斋出版《中国书法全集.傅山》)

  傅山《丹枫阁记》,此帖共有两种,真迹本共八板。前七板每板七行,最后一板八行。藏山西省博物院;临本,藏于辽宁博物馆。 此帖笔画圆润而又劲健,寓刚于柔,结体壮实中又含秀逸,兼有颜、柳与二王之气韵,是融合诸家的代表作。 (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[1][2][3][4][5][6][7][8]
   【附录】
  傅山书《丹枫阁记》述说 (作者:姚国瑾 )
  《中国书法全集.傅山》(  荣宝斋出版社)所收原帖说明:
   《丹楓閣記》是傅山好友戴廷栻『庚子九月,夢與占冠裳數人,步屧昭餘郭外』,而見 『松末擁一閣,摇摇如一巢焉,顏曰丹楓』之 後,經始閣材,索夢築閣而予以賦記的。記後 請傅山书之,傅山並於書後作跋,聽夢說夢, 洋洋灑灑,留下了這篇可以和王羲之《蘭亭 序》、颜真卿《祭侄稿》相媲美的藝術精品。 對於此篇所寫的時間,文物出版社《清傅 山書丹楓閣記》以遼寧博物館藏品斷定為五十 三歲說,恐不確。戴楓仲《丹楓閣記》首句便 云:『庚子九月,夢與古冠裳數人。』此處庚 子,為順治十七年(1660),時傅山五十 四歲。又傅山跋《丹楓閣記》:『楓仲因夢而 有閣,因閣而有記』,故記必當在夢之後。那 麼,傅山《丹楓閣記》到底書於何時?《傅山 全書》卷二七有一《致戴楓札》似可作為旁 證。札云:『以時势科之,吾兄不能出門,亦 不必出門矣。東省李吉老適有信要弟東遊,弟 即趨其約,似且不果。嵩少之行,吾兄亦復省 此匆遽也。弟擬初三日發,但借一好牲口。一 僕力扶掖老四大上下耳。資斧不勞經紀,極能 寬吾兄連日不訾之費。弟復何忍,何忍?《楓 閣記》即擬書之,送牲口人到即付之。』此處 山,即河南也。《楓闆記》應為《丹楓閣記》。傅山赴山束有詩可证。傅山有詩《蓮鯀從登岱岳謁聖林歸信尹寫此教之》首,中 云:『今爾十五歲,獨此重小丁。』爾指蓮蘇。蓮蘇,傅山孫,生於順治十四年丁酉(一六五七),順敷之,十五歲當為康熙十年辛亥(一六七一)。又羅振玉《傅山年譜》載,康熙十年辛亥,春末夏初,傅山登岱岳、謁孔林,孫蓮蘇侍行。故知傅山康熙十年辛亥東遊。傅山《與戴楓仲札》當寫於東遊之前,即康熙十年春,《丹楓閣記》亦當寫於此時,時傅山年六十五歲。

釋文:丹楓閣記。庚子九月,夢與古冠裳者數人,步屦昭餘郭外。忽忽變易,回顧無復平壤,所至崖障合沓,楓林殷積,飛泉亂落其間,如委紫練,侧睇青壁,千仞如削,目致為窮也。其上長松密舉,而松末擁一閣,摇摇如一巢焉,顏曰丹楓,非篆非隸,嵌空一窗,億當閣逕,而蛛絲荒織,扃若終古矣。俄爾風水合住,塊然偃卧。遂經始閣材,構如其夢。莊 生之言曰: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。戴生缀 之曰:覺苟非覺,夢其奚靈?有大夢而後知其 大覺也。聞戴生之言者曰:是猶愁寐語也。是 其言也,夢車馬而喜,夢酒肉而喜,夢糞穢而 喜者,若覺而失之,窈窈焉幸其夢之兆,竊而 不敢以為魄祟之顛倒者也。之入也,不可以入 鼎彝、藏茶、藏酒,以待人之能入吾夢者。如 其人之足夢,即不入吾之夢,吾當入其夢,又安知彼之不夢我之入其夢也。苟精誠之不通, 超無有而獨存,戴生之夢不復堪此寥廓矣。
昭餘戴廷拭記,松僑老人真山書。
楓仲因夢而有阁,因閣而有記,閣肖其 夢,記肖其閣,誰实契之,總之皆夢。記成後 屬老夫書之。老人顾能說夢者也。嘗論世間極 奇之人、之事、之物、之境、之變化,無過於 夢,而文人之筆,即极幽妙幻霍,不能形容萬 一 。然文章妙境亦若梦而不可思議矣,楓仲實 甚好文,老夫不能為文,而能為夢。時時與楓 仲論文,輒行入夢中,兩人■■,隨復醒而忘 之。我尚記憶一二,楓仲逕坐忘不留。此由我 是說夢者也,楓仲聽夢者也。說夢聽夢,大有 逕庭哉。幸而楓仲忘之,若稍留於心,是老夫 引楓仲向黑洞洞地,終無覺時矣。

傅山《丹枫阁记》临本(辽宁省博物馆藏,文物出版社出版)

(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
   附文物出版社原帖说明:
  傅山,初名鼎臣,字竹青,后改名山,字青主,一字仁仲。别号甚多,参见丁宝铨《傅山年谱》。傅氏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(公无一六○七年)。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享年七十八岁(《历代名人生卒年表》作八十岁卒)。
  傅山是清初卓有建树的书法家。其书法为时人所推重,赵秋谷誉其为当代第一,有“豪迈不羁,脱略蹊径”之誉。傅氏早年曾临摹赵孟頫,后改学王阵津,顺治年间虽欲自立门户,颇难摆脱王氏影响。作此书时,傅氏五十三岁,正当盛年,而在附识中,却以“老夫”自许,但就其书法本身而言,此时他的行草已臻成熟,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。
  傅氏此册书法用笔雄浑飞动,气势夺人,挺拔刚健,而又连绵不绝。挺拔处有如长枪大戟,巨石腾空;连绵处则如棉里裹铁,刚柔相济。草书本难于设险取势,更难于化险为夷,且易于飘浮,流于轻滑,而傅氏笔触沉着,无往不收,停当有致。此册笔墨纵横,力透纸背,实属不易,可以窥知作者功力之所在。

返回上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