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当代书坛 | 书法组织 | 书法人物 | 港澳 | 台湾 | 韩国 | 日本 | 更多

法国人柯乃柏书法


  柯迺柏,法国人,是1980年中国接受的首批外国专攻书法篆刻的留学生,法国书协主席。他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,还可以看懂中文以及阅读古籍。他研究中国书法理论,写得一手好字,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套自己创新的书体。

  2005-7-30至2005-8-18,柯迺柏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,展览展出了45件被柯迺柏自称为“画书”的作品。所谓“画书”,即在于打破书法已有的规范法则,将精力用在对单个汉字所呈现的“意”的理解上。观看柯迺柏那些上面只有一个或几个字、留有大片空白的书法作品,给人的感觉是很像抽象画,但并非浅显意义上的“中西合璧”,而是对中国书法的造型意识和线条有着十分地道的把握,并且赋予了强烈的个人性格。

书法展前言

    柯乃柏先生在中国书法界是一个熟悉的名字。
他参照法语的读音为自己起的汉名,很漂亮。我由此想到杜甫的长诗《古柏行》,不知当初是否出自“孔明庙前有老柏,柯如青铜根如石”的名句。
    1952年柯乃柏出生于法国接近德国边界的一个乡镇。在高中读书时,偶然得到两本自修中文的书籍,从此走上了学习、研究中国文化的道路。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专攻书法理论,1989年在巴黎第七大学以《唐朝张怀 的书断研究》获得博士学位。在研究书法史论之余,不懈从事书法创作。这里大家所看到的,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    他称他的汉字书法为“画书”,这可不是米芾评价苏轼的那个“画字”。看到“画书”这个词,对一向习惯将“书”置于“画”前的中国人不免要停下来想一想。其实柯乃柏的“画书”自有它的含意,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理解,“画”中国书法,在中国的书法中注入“画”意。这画意,既属于中国,也属于西方,更属于柯乃柏本人。你不必用颜、柳、欧、赵作“书”的标准,但他也并非抽象派绘画的“画”意。柯乃柏的“画书”属于他自己的世界。
    “中国书法走向世界”,这个伟大的目标,有许多外国朋友也在执着地、出色地探索着。柯乃柏是其中的一位。他对中国“传统”的书法也不乏书写能力,因为他理解得深。他对中国书法执着的可敬的精神,不因为他是“外国人”便亚于我们自己。
  我一向认为,汉字书法的发展是“多元”的,现在看来“多元”的概念无妨(应该)扩展到从世界角度看问题。在西方吃中餐或者在中国吃西餐,再要求“地道”、“正宗”,可是也不会全是原来的口味,“桔移淮为枳”是一个普通的道理,不必因“变味”而见怪。至于“桔”在没有“移淮”时的口味如何,又作别论。
    1998年12月,在中法两国领导人倡议下,中国巴黎现代书法展在索尔邦大学展出。柯乃柏先生主持、联络、奔走的忙碌景象历历在目。高兴的是,在那以后不到半年,我们又在中国首都北京欣赏到他的作品。为他的展览写前言,我看作是人生经纬线上一个美好的交织点,连同1998年的赴法访问,今后将时常引起遐思。■(沈 鹏)

谈谈柯乃柏

    沈鹏先生在去年为柯乃柏先生书法展写的序言中说,在今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,书法发展的前景呈多元化,无论在创作上或欣赏上都应排除“正宗”、“地道”的观念,并且说“不必因‘变味’而见怪”,我同意这看法,不但同意,而且以为有“变味”的新产品的出现我们应高兴,而且庆幸。
    柯乃柏先生是西方汉学学者中对中国书法特别有兴趣的。他不但研究中国书法理论和历史,并且致力于实践,而且已形成自己的风格。这风格,在中国观众的眼里也许有点“怪”,有点“变味”,我想在这里具体指出他的风格的几个特点:
    一、从全幅布局说,他受日本少字数书的影响,常只写一个字,使这一个字在全幅画面上形成完整的意态,圆足的趣味。只写一个字的书法在中国传统书法中也有,但不多,大概是写“道”、“佛”、“心”、“龙”、“虎”、“鹅”“福”、“寿”……诸字,无论用楷、行、草写出,都安排在纸面正中。柯乃柏选字自由得多,用狂草法,动态极强,而依字势决定字的位置,或偏上,或偏左,或偏右。例如他为日本禅寺写的“心”字,留下一半以上的空间虚着,造成有力的表现效果,这里有日本风格,有禅意,而他的创作心理基础是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的。
    二、从笔法说,中国传统书法家对书写工具的精良是很重视的,然而也有宁丑派以残破狼籍的笔法表现生命的灰暗苦涩面的,柯乃柏走得更为极端。他的干笔裂为破竹,他的笔豪结成乱刺,但是有另外两个特点使他的书法仍然有其秩序:一是速度,他用笔也有疾迟的变化,他的疾比一般的狂草更迅速,像马达的旋转,他的迟比一般的楷法更缓慢,用笔画纠拧成一些打不开的死结。二是他收笔多用顿法。笔画到收笔时用急刹车的办法嘎然而止,因此给人以控制到底的感觉,没有飘笔或滑笔,我想这一种顿法或许可以说是他的书法的中国成分。
    三、从用色说,近年来中国书法家中也有尝试在书法中引入色彩,我认为这是一相当困难的课题。柯乃柏的尝试有其可取之处,可供别人参考,他用得很少,很谨慎,只用一两种色掺加在黑墨的笔致中,主调仍然是墨,宾主是分明的。人们可以联想到中国少女的黑发,黑到浓处,隐隐闪出青光,仍然是黑,又已然是色彩。柯乃柏的用色还是西方的,比较强烈。
    我谈到的几点“变味”,只是给观众一个心理准备,真正的欣赏还要靠他自己去“见怪”,去发现,去玩味。■(熊秉明)


 

柯乃柏作品1

 

柯乃柏作品2

 

柯乃柏作品3

 

柯乃柏作品4

 

柯乃柏作品5

柯乃柏作品6

 

柯乃柏作品7

 

柯乃柏作品8

 

柯乃柏作品9

柯乃柏作品 半生如梦

法国人柯乃柏的书法(附图)
  谢云

来自人民日报《海外版》 (1999年05月17日第7版)

  富于创造意识和敬艺意识的法国 朋友柯乃柏先生,东行数千里来到中 国,苦读汉学典籍,陶醉于书法艺术 十多年,对中国书道笔墨的端雅蕴藉, 毫端变幻着的风韵渐有独到的理解和 实践。最近在中国美术馆,柯乃柏先 生展示了个性强烈的作品,睹斯作, 对斯人,能不动容?!

  柯乃柏把汉字写得形质朴茂,骨 气洞达、神韵凝蓄,足以传情达意。东方文化巨大的感召力, 西方学人的进取心,在他的作品中显示出了和谐统一。苏东坡 说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缺一,不成为书也。 ”而骨法用笔为基础。折股钗、尾漏痕、锥画沙、藏头护尾, 皆非力运,又能真力弥漫,豪气流衍,线条拙者似铁,嫩者若 金,会舞蹈歌唱,达于“翰不虚动”,点画吃入纸中,又跳出 纸外。我国书家都以入此境为难事,即付出毕生精力也未必有 惊人成就。柯君所向往的正是此道。周而复先生观展后发表评 论:“看字先看基础功。我知道柯乃柏先生在南京读书法多年, 基础打得好。书法的变化有根据。”

  柯书一字一幅,大体上都在追求石涛一画之理,堪称一笔 书。而逸笔草草简单之极的形式里,不乏复杂浑厚的审美内涵。 多种玄妙的思想,如古哲所说的“一极同构”那样,融注进中 国人文取向与西方抽象艺术之长。墨采丙烯争妍,古典与现代 辉映。决非浅层的“中西合璧”或理性的化合,具备升华的生 命力。章法完整,空间概念强,极有想象力。轻灵处不浮泛, 厚重处不笨滞。偶见西画笔触与肌理,也是许多西人写汉字未 找到的效果。字外的阅历,汉字的书香,对东西方艺术家均得 启迪。

  去年12月,柯乃柏先生代表法国政府于巴黎接待了中国书 协代表团在巴黎举办的“巴黎中国现代书法大展”,先生是中 国书法的知音,他的讲解让法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美 丽。巴黎归来,现于北京又欣逢先生书法展,墨香之礼,我且 题诗以赠:

  笔的声音旅的步,

  这世界在意象里交游,

  翰墨掩映笔为伍,

  先生你的点染,

  中国人文美境向法兰西打开了。

返回上一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