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当代书坛 | 书法组织 | 书法人物 | 港澳 | 台湾 | 韩国 | 日本 | 更多

朴拙雄强 峻拔奇逸


  白煦先生少嗜书艺,性好艺文,经年不辍。其书从唐楷入手,在反复临习中,帖相转换,日久渐积,重法、韵、势的相互统一,从形到意无不悉心揣摩,在实践中体会书艺之真谛;强调技法在心法统摄下的整体性,着眼从气格、气度、气脉、气息等角度综合审视作品,使书风朝着凝重、雄浑、奔放、高古的方向发展。后觉帖易流俗,少古拙之姿,于是追溯魏晋、南北朝碑版法帖,在汉隶、碑刻上用功至深,被碑之方峻奇肆、谨严宽博所吸引,那些历经风雨剥蚀的残碑断简立时在他心底激起狂风波澜,于是转手着意于摩崖、造像、碑刻、墓志等碑版中反复浸淫,走兼收并蓄之路。 在书法艺术创作上,白煦先生坚持基本功与创新、传统性与现代感相统一。在行草书上,深爱张旭《肚痛帖》、颜真卿《祭侄稿》、怀素《自叙帖》、苏东坡《黄州寒食诗帖》及林散之等的影响,使他从中真正找到了书法艺术与自我性情的完结,从而倍感精神的驰骋和洒脱。在对优秀传统的汲取中,绝不仅仅局限于形似,而是强调对“度”的把握和“悟”的过程,并坚持纵向取幽,横向取胜,多方撷取着所需要的营养。
  白煦于诸体中最擅长于行草,与时下争相怪异书风截然不同的是,先生的行草作品执意追求“重、拙、大”的“浑厚”之美,以博大沉雄的“力感”来感染观众,并从中体现书家“壮美”的审美理想追求。其书风碑帖融合,气格旷达,沉雄洒脱中寓凝重老辣生涩,无论结体与线条,均不主故常,不假修饰而一任自然;同时注重线条、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转让,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,注重情感和性灵的流露。无论是巨制佳构还是尺短矮纸,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真率、朴厚、开张的气象。
  白煦豪迈的性情、郁勃的遐思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喷发口,也找到了遥接古今的切入点。他草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气盛、势奇、境大。“气盛”指通篇的神气、墨气饱满充沛;“势奇”指线条造型的奇谲和多变;“境大”是作品的意境阔大雄强。其书笔致沉雄郁勃,洒脱奔放,结构上每每打破常规,虽奇不怪,个性十分鲜明。用笔奇纵舒展,寓藏露、方圆、正侧、疾徐之变化,挥运之际,随机生发,优游自如,沉着痛快。在章法上,参差错落,起伏跌宕,富有韵律。从其书作上来看,先生具有相当纯熟的形象感受能力、想象力和艺术的表现力,善于打破平衡的格局,以欹取势,敢于在疏密上强化其极,以变得势;敢于在黑白上造景,以韵烘势;敢于在敛收上化机,以动造势。字形的奇诡实际上就是“狂”,草书不“狂”不精彩,不“狂”不感人。
  俗云草书贵用笔,而行笔速度关于线条之质量,有人善用颤笔以求遒劲之势,有人善用涩笔以成苍茫之感,有人善用漫笔以达朦胧之意,而白煦则兼而用之,字句映带相连,一气呵成。明汪挺《书法粹言》中有云:“侧锋取妍,此钟王不传之秘也。”其实侧锋何止取妍,朴拙枯润等变化皆可于侧锋求之,白煦先生深得其中奥妙,用笔不似怀素笔笔中锋若锥划沙,而惯以八面出锋,于苍茫劲涩、跌宕狂放中不失野悍;出笔迅疾纯熟,飞腾跳跃,盘旋翻越,中锋出而多变,疾中猛然钉断,在点画狼籍中取凝重纤迥之势。挥毫间一任感情勃发,将浓淡、干湿、苍润等矛盾着的技艺巧妙统一,极大地增强了草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  白煦学书始便致力于人格上的自我完美、自我释然和自我抒怀,近乎天真率意,既不失传统大文化规范又有现代意识的大美。其书皆以拙朴古奥,意境苍茫见长,不仅巧妙地融合碑帖为一体,从而使线条生动多姿,章法布局灵巧多变,意趣浓郁谲异,充满了浓浓的时代气息,具有迥异于他人的鲜明风貌。或迟或速,或侧或正,或藏或露,枯处见气象之苍莽,润处见气韵之幽,绝去装饰之形,剪灭伪饰之态。艺术的高下最终表现为境界的高下,这种境界是作者多年滋养的气质、胸襟、学识的贯注。白煦书法的长处在于意境、趣味,他的创作并不重复一个固定的模式,尽管他的主流创作仍然是传统的、理性的,但是,从他内心深处涌出的一种现代意识推动着他,这也便是他作品不固定的原因。
  艺术可贵在于融通和互为体现,赏读白煦书作,具有碑版的雄强、厚重、质朴和古拙的鲜明特点,体势宽绰开合,笔力劲健,矩度纵横开张,极尽变化之妙。他的作品无论是尺牍、信札,无论丈二巨制抑或斗方、长卷皆贯穿着一种豪放的情调,使人赏之于无形之中得到高品位的升华,在赏者与作品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沟通。而这品位的由来则归根于先生数十年生活的锻造与浸透,更由于他以传统乃至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把握。
  对于书法,古人曾有“书贵入神,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。入他神者,我化为古也,入我神者,古化为我也”之境,不敢说白煦先生的书法已是“入我神者”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在艺术求索之路上,先生借笔墨写精神,借笔墨抒胸怀,唯以真诚的追求并许之以终生。就此点而言,先生是做到了,其作品便是明证。
  白 煦 笔名师然。1949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主任,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秘书长,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,沧浪书社社员,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书法专业。
  作品入选全国第三、四、五、六届书法篆刻展览,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、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览、第二、三次中国新加坡书法交流展、中国著名百家书法展(东京)、日中代表书法家作品展(东京1992、2000)、北京第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、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、旧金山中国书法艺术展、中国20世纪书法大展(北京、东京),并在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肯尼亚、韩国、台、港等地展出。
转自《书画艺术》2004年02期 作者:永 波

返回上一级